贸易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预警> 贸易知识

开放应对中美矛盾 中国外贸优势仍在劳动密集企业

“中国的开放就是要实现一个全球利益共同体,只有这样的利益共同体才能使中国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在“2009年复旦管理学国际论坛”开幕式上,“开放”是龙永图演讲的主旨。

“开放”是龙永图对这次论坛主题“超越危机”的回应。在活动当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龙永图就高技术贸易、碳关税等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的主要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开放”再次成为中美达成共识之道。

    开放态度应对中美矛盾

    21世纪》: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希望进口更多高科技产品,但是美国坚持实行技术出口管制。中美应怎么化解这个矛盾,如何在技术领域进一步推进合作?

    龙永图:美国对部分高科技产品实行出口限制的做法存在很多年了,有一些是冷战时期的遗留。过去很多谈判,包括我所参加的中国入世谈判,都涉及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相互开放的问题,如果中国在自己的高科技产品出口过程中实行开放政策,就可以(和美国)形成对等开放,(有利于化解这个问题)。高科技进出口非常复杂,牵涉到知识产权等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应该在合作上选择一种不开放的态度。

    21世纪》:中美之间另一个矛盾就是美国所提出的“碳关税”政策,气候问题是否会成为新的贸易保护的借口,中国对此又该如何应对?

    龙永图:(中国)在环保、减排这些问题上,和国际社会的大方向没有冲突。中国同样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

    具体到“碳关税”,只有经由各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里谈判,形成新的国际规则(才是合法的)。不能由某个国家自行决定。如果利用“碳关税”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中国不会接受。这和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是两回事。

    21世纪》: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突破2万亿美元,但同时中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为什么在中国已经意识到美元贬值的危险的情况下,依旧在不断堆积美国国债?美债的替代品有哪些?

    龙永图:外汇储备的增长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地位日益上升的自然结果。

    从当前情况看购买美元国债还是管理外汇储备最佳方式,因为没有别的更好选择。金融危机以来,相对于欧元、澳元,美元还是基本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

    而且美国保持美元强势地位,从根本来讲也符合美国利益。

 

  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优势

    21世纪》:在经济危机中,我们看到上海等东部沿海区域外向型经济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对这些区域的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龙永图:这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国外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下降,进而影响了中国的出口。在这一情况下,一些出口量较大,GDP增长对出口依存度较高的地区自然会受到较大影响。

    但随着扩大内需、投资推动等政策效益的逐渐显现,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外需减少带来的影响。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也开始逐步复苏,出现了一些积极倾向。现在经济学界普遍的预测是全球经济会在今年底明年初复苏。全球经济复苏会重新活跃整个出口市场,从而减轻中国的出口压力。

    从很多方面来看,今年中国每个月的出口情况都比前一个月好。特别引人瞩目的是,这次危机中,中国在贸易上的相对优势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大幅下滑21.8%,但纺织品、鞋、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下挫幅度远小于21.8%

    劳动密集型产品很多都是具有刚性需求的产品,而很多发达国家已经不再生产这些产品。所以我觉得在经济衰退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顶梁柱作用。

  21世纪》:你刚提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优势,同时我们也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产业升级”。这两者之间是否会有矛盾?

    龙永图:我想强调的是产业升级不等于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打压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而发展高科技产业。这不符合中国国情。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一个产业如果使用最先进的生产、环保等技术,那么它就是一个“朝阳产业”。

    产业升级的真正含义是,在本身的优势产业上进一步增加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比如,衬衫制造以前被认为是低附加值产业。但现在制造技术进步了,如果再收购一些外国品牌,一件衬衫就能卖几百上千元,这绝对是高附加值产业。

    技术变革应该通过竞争、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来实现。国家政策不可能具体介入每一个行业。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9-07-23  【打印此页】  【关闭
  • 咨询热线:0577-61311288     传真:0577-61311278
  • 地址: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     备案号:浙ICP备09025727号
  • © 2016 乐清市电子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