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动态

七大因素影响下半年我国外贸形势

今年下半年我国进出口降幅将逐渐减少,如果国内外经济继续稳步恢复,则有可能在年底出现贸易的月度同比正增长。尽管今年下半年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诸多因素各异,但预计2009全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28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进口额达1.02万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10%,出口额达1.26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12%,顺差达2400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17%。由于外贸顺差减少,今年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将出现负向拉动作用。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景气度欠佳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9461.2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3亿美元,下降21.8%;进口4245.9亿美元,下降25.4%。累计贸易顺差969.4亿美元,比去年上半年减少13亿美元。

从月度贸易进出口看,我国贸易进出口从去年8月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11月进口、出口都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进口在今年1月达到同比负增长的峰值(-43.1%)后逐月回升,6月进口同比降幅缩小到13.2%。出口同比降幅在今年2月后一直在17%26%之间波动,其中5月达到最深降幅(-26.3%)。目前进口回升的趋势比较明显,而出口虽然出现一些回升的趋势,但基础尚不稳固。 

从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看,今年上半年,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599.7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同比下降24.5%,降幅大于出口总体降幅。美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320.9亿美元,同比下降16.6%,其中出口降幅为16.9%,降幅明显小于21.8%的出口总体降幅。日本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997.3亿美元,同比下降23.1% 

从出口商品看,我国上半年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这说明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对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下降最小。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幅量小于出口总体降幅,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价格明显下降、我国又采取限制政策的两高一资类产品出口。

从进口商品看,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167.7亿美元,同比下降37.1%。由于国际市场上大部分初级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所以我国进口初级产品的实际数量和进口金额出现了背离的趋势。 

影响下半年我国外贸发展有七大主要因素 

从影响下半年我国外贸发展的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七大方面。

第一,全球经济企稳有利于稳定我国外需。2009年下半年,外需仍是影响我国出口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已有迹象表明,全球经济至少已经出现了阶段性的触底反弹。预计下半年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将继续处于回升的通道,虽然经济不会转为正增长,但降幅有望低于上半年。受全球经济回暖影响,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也将转好。但也要注意到,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回升基础尚不稳固,不但经济回升的速度和水平不确定,而且还存在经济二次触底的可能性。如果外需较迟恢复或出现波动,我国出口将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

第二,国内政策连续调整将对出口起到进一步支撑作用。连续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重新调整加工贸易限制禁止类目录、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对出口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政策,对于今年上半年防止出口过度下滑起到了积极作用。下半年,这些政策在稳定出口方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也要看到,与过去相比(如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相比),上述政策的政策效果相对较小而且代价较大。

第三,全球出口结构变化将有利于稳定我国出口。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贸易产品结构出现了一些调整。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价格较低产品的需求普遍增加,反映在贸易上就是对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增加、价格稳定甚至上升。预计国际市场上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现阶段,我国出口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国际市场对我国物美价廉出口产品需求下降幅度相对较小。

第四,国内出口品生产成本保持在低位有利于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力。上半年,受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和国内出口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慢等因素影响,不但国内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下降,进口原材料成本下降更为显著,这都有利于企业降低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出口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导致价格竞争力有所提高,对出口改善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下半年,虽然国际原材料价格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国内价格水平有可能会进一步走低,大规模就业压力也导致工资水平难以上升,因此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将继续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有利于继续保持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第五,贸易保护主义将增加扩大出口的难度。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预计下半年,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此外,前一时期的部分调查将进入裁决程序,我国相关出口将受到实质性影响。

第六,进出口价格变化对我国贸易影响将减小。国际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是影响我国2009年上半年进口金额大幅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半年,预计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将减少。虽然近期很多初级产品价格出现触底之后大幅反弹,但在全球经济尚不会转为正增长的情况下,下半年初级产品价格难以进一步走高。在这种情况下,上半年进口数量与进口金额相互背离的现象将很难出现,进口金额将出现与进口数量同步的变化。

第七,我国国内需求回升将拉动进口。2009年上半年进口同比显著下降与国内经济大幅下降有很大的关系。在国内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内需开始回升,对进口的拉动作用开始体现,表现为月度进口降幅逐月收窄。下半年,在我国多项刺激内需措施的作用下,预计国内经济将持续回升,尤其是投资回升可能更快一些,国内投资和消费扩张将形成对进口的需求。如果今年能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将对进口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鉴于上述七大影响因素, 在对今年下半年外贸预测时,还要考虑去年外贸基数因素。2008年外贸增长上半年同比基数高、下半年基数低,外贸月度同比增长在7月达到最高值,自8月开始逐月走低,11月开始出现同比负增长。而上面分析表明,今年下半年有利于外贸回升的因素较多。由此我们预测,下半年进出口降幅将逐渐减少。由于国内经济很可能先于主要经济体恢复,因此下半年进口降幅将比出口降幅更快收窄,月度外贸顺差将呈逐月减少的趋势。如果国内外经济继续稳步恢复,则有可能在年底出现贸易月度同比正增长。 

我们预计,2009全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28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进口额达1.02万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10%,出口额达1.26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12%,顺差达2400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17%。由于外贸顺差减少,今年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将出现负向拉动作用。  

促进下半年外贸工作六大政策建议 

第一,不宜再出台新的出口退税措施。提高出口退税率会给一些出口企业提供降价竞销提供空间,对扩大出口和增加就业有一定效果。但在今年下半年,在我国连续7次提高出口退税的情况下,除非出现出口大幅下降、经济增长目标难以实现的情况,否则不建议再出台新的退税政策。

第二,改善企业信用担保情况,积极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企业反映,目前国内支持出口的金融政策对企业作用不大,甚至银行为保证资金安全对外贸企业提高了贷款条件,导致企业资金短缺现象比较严重。为此,应该切实落实支持外贸企业渡过危机的金融政策,采取多种方式促使银行增加对外贸企业的贷款,尤其是买方出口信贷,同时应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提供融资时选择合适的担保方式。

第三,加快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既符合当前扩大出口的形势需要,也符合未来我国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需要。下半年,一方面应该尽快制定并实施有关人民币阶段的实施细则,另一方面可以适当扩大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区域,并试点一些新的结算形式,例如我国在对外进行援助时,可要求受援方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第四,稳定原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一是我国出口企业应该利用当前时机,结合走出去战略加大对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对俄罗斯、巴西、印度的投资,并带动对相关国家的出口。二是利用对外援助方式扩大出口,对接受援助的国家提供金融信贷支持,但要求这些国家进口须购买中国产品。三是在出口区域选择上,非洲、印度不但是国际组织预计增长较高的经济体,而且也是上半年我国出口降幅较小的两个市场,因此我国企业下半年可加大对印度、非洲的出口工作力度。   

第五,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等方式,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一是通过政府间对话和磋商,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营造一个较为有利的贸易外部环境。二是针对有关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两反两保调查,要通过行业协会,组织有关企业积极应诉,力争减少对我国不利的裁决。三是利用WTO等组织内有关机制,应对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四是认真研究、应对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五是对我国采取不合理贸易摩擦的国家,在必要时采取报复措施。  

第六,将短期政策与长期结构性政策相结合。利用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我国外经贸结构的调整。当前应该把握时机,通过采取差别性的财政、金融等政策,在稳定出口的同时,也尽量推动我国中长期贸易结构调整,包括促进加工贸易出口向一般贸易出口转型,促进沿海地区出口向中西部地区出口转型,促进货物出口向服务出口转型,促进数量型出口向质量型出口转变,促进贴牌生产向建立自主品牌和营销渠道转型。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9-07-31  【打印此页】  【关闭
  • 咨询热线:0577-61311288     传真:0577-61311278
  • 地址: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     备案号:浙ICP备09025727号
  • © 2016 乐清市电子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