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堡垒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预警> 技术堡垒

外贸企业如何面对未来“极寒”

       4月17日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出口增速为7.6%,虽然明显低于10%的全年既定目标,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却表示这个增长“已经超过预期,来之不易”。然而记者所接触的许多企业主和业内人士更分析表示,当前仍非最艰难时期,外贸出口的“极寒”时期可能会出现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

    “内忧外患”困扰出口企业     

    4月15日,2012年广交会(春季)在广州开幕,从1957年创办以来,广交会一直被认为是新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然而本期广交会,展位需求率却不足60%,这是企业对当前外贸市场前景悲观的直接体现。    

    “老市场难保持,新的难开拓,两面受压。” 宁波新惠康电器有限公司陆文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宁波新惠康是一家冰箱生产企业,其90%的冰箱生产依赖美国市场,而企业如今正面临着“最困难的形势”,即美国市场一直复苏缓慢,欧洲市场则更像在“休眠”,本来寄予厚望的巴西等新兴市场如今也面临其保护本国同类产业的阻挡。     

    中国海关总署本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7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7.3%,被一些人视为“金融危机以来最差的增长记录”,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等外贸大省的增速仅在3%-5%之间,令人忧虑。     

    欧债危机持续,美国经济缓慢复苏,成为我国今年外贸订单减少的主要因素。据阿里巴巴旗下外贸交易平台深圳一达通发布的《一达通中小企业外贸指数一季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珠三角外贸企业订单同比下降近一成。     

    由于未来经济走势不明朗,进口商观望心态明显,不少进口商还纷纷采取订单分拆的做法。业内人士表示,订单分拆后,国外进口商有更多的便利和机会更换供应商,市场定价权掌握得更为牢固,出口企业的议价能力明显下降。     

    此外,我国外贸企业还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这导致这些企业利润下降,经营压力明显增加。

     外贸企业挣扎在生死线     

    今年的外贸形势不容乐观,记者近日深入广东、浙江、江苏等外贸大省走访调研时发现,部分外贸企业既面临国际市场不断萎缩的困境,又承受经营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为严峻。     

    徘徊“盈亏平衡线”     

    广东伟毅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金融投资、出口贸易、加工制造、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民营集团,针织服装行业是其主业之一。“针织服装行业今年彻底不行了,往年正常产量300万件,但去年只有150万件。去年营业额只有1亿元,利润基本持平,不赔不赚。”公司总经理李文凯说,如果不是多业经营,企业就很难维持运转。     

    相比之下,佛山市井田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练的日子更不好过。“去年公司亏损了30多万元。公司原来出口对象主要是欧盟,但去年那儿的订单基本没有。去年八月份开始新增订单越来越少,现只能靠中东、新加坡、美国相对较稳定的15个客户维持。”他说。     

    东莞市兴业针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柱光显得非常无奈,由于订单太少,他的企业几乎“无米下锅”:往年到2月中旬能接全年订单的30%,现在还不到往年的2%。“没有人谈订单了。我们成了‘落水狗’。本来利润也只有4%-5%,最终客户还要我们的产品降价15%,我们丝毫没有话语权。”他说,“一天不开工,企业亏损3万元,现在只能接一些不赚钱的单子来维持开工,好使亏损少一些。”     

    东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介绍,不久前东莞曾挑选了300家出口外向型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这些企业的出口利润率是5.7%,去年下降为3.7%,今年预计利润率再降0.8个百分点。“如果不接单,市场可能失去,设备、厂房就没用了。不少企业家都在坚守,等着有翻身的一天。”他说。     

    蔡康介绍,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等传统产品制造企业由于用工成本高,经营成本上升和利润下降幅度较为明显。去年,上述行业用工成本分别上升12.6%、24.4%和14.7%,综合成本分别上升10.8%、12.6%和12.4%,利润率则分别下降2.5、2.6和1.4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的下行态势正从南向北、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逐步蔓延,一些优势企业也未能幸免。江苏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70%的产品用于出口,这家企业去年在世界各地销售人造草坪面积1100多万平方米,高居全球之首。     

    公司总经理王强翔说:“人造草坪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但危机让竞争不断加剧,2009年全球市场年均增长15%-20%,但去年市场基本没有增长,未来三年市场能持平就不错了。去年公司利润下降了26%,今年仍不乐观。”

    产业链条松动 企业家信心严重不足 

    在当前严峻形势下,与大型企业相比,微小型企业普遍抱着“度严冬”的经营心态,观望心态更为浓厚。东莞近期对300家微小出口企业经营状况的专项调研显示,微小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尤为严峻,表示订单同比持平或减少的企业超过80%。

    又如,综合成本上升方面,微小出口企业经营成本平均上升18%,高于全市出口企业问卷调查水平6.5个百分点,表示处于持平或亏损状态的微小企业占82%。2011年这个市557家关停外资企业中,微小企业占了96%。

    在产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小企业的冰冻停摆使整个产业链条出现松动。

    位于浙江宁波的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制笔和文具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国际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文具集团,年产能全球前三强,规模、产值、出口额、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10余年国内第一。

    “年初找我洽谈的国际客商很多,可是太大的单子不太敢接”,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智铭说,企业春节前放假的2500名一线员工,现在基本全部又回到工作岗位,但周边许多企业开工率连一半都不到;他的供应商(如电镀行业)普遍开工不足,整体文具行业的开工率也只有50%,使他企业的接单能力大受影响。 

    “现在大家的心里一点底也没有,都觉得这肯定还不是最困难的时期,或许最困难的时期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邱智铭说,“宁波的家庭保险箱企业日子最好过,因为老外也有了存钱的习惯”。位于浙江海宁的浙江博泰塑胶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剑飞、浙江飞力五金弹簧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立飞也持有同样的观点。

    浙江博泰公司主产灯箱布和天花模,产品主要用于户外广告或装饰。与其他企业不同,这家企业的订单量在飞速增长。吴剑飞说,“今年是选举年,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将面临大选,所以我们现在的订单相当多,但这可能是回光一现,下半年会更冷。”

    顾立飞介绍,跟他合作的澳洲客户原来签合同是30天付款,去年下半年开始变为60天,现在更希望90天付款,不过他现在不敢答应客户90天付款的条件。“选举年各国会采取措施刺激经济,但吃猛药的后遗症将可能下半年或明年显现,问题只能更多。”顾立飞说。

    浙江嘉兴市商务局的监测报告显示,去年12月份,该市重点监测的155家企业中,仅有30家企业对出口前景持乐观态度;98家企业持一般态度;27家企业持不乐观态度。环比11月,乐观比例下降了2.7个百分点。

    用工荒、融资难、汇率波动成外贸企业头上“三把刀” 

    国际市场不断萎缩加之经营成本持续上涨,不少外贸企业被逼入绝境。而最让外贸企业主头痛的是:用工荒、融资难和汇率波动。

    “招工真难,年年难今年更难。工资年年涨还是很难留住人。”广州锦淋皮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伟说,他的企业车位工和台面工用量大,招工相对更难。

    去年,企业最高时人员配备370多人,今年春节过去近20天,回来的只有六七十人。“车工保底工资2500元,加班自愿,会有加班费,基本都是签一年的合同,最长的一签五年。流动性很大,许多人不到一年就走,两三个月半年走的也很多。”

    江苏共创人造草坪公司总经理王强翔面临同样困惑,去年企业一线老员工的离职率是27%,新员工的离职率竟高达68%。“为留住人,去年我们员工整体薪酬增长55%,一线员工增长80%,但效果仍不明显。本身劳动力的供应就是紧平衡,再加上媒体不断造势,让员工们人心不稳,而年轻员工宁愿少挣钱干清闲的也不愿干苦力活。企业这么多人进进出出,企业招聘再加上培训,多花钱不说,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都不能保证,生产安全事故也增多。” 

    融资成本的不断上涨也蚕食着外贸企业本已微薄的利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企业老总说:“融资成本比三年前翻了一倍。使用银行资金的财务费用以前是5-6%,现在是12%左右。”而一些小企业更是苦不堪言。

    佛山市一家中小型陶瓷企业的总经理说:“我们做贸易的最需要的是现金流,一个季度或者四五个月如果货没有流动起来,现金马上断流。我们去银行问,最便宜的年息算下来也要超过十个点。我找到一家银行,他们要求3个月还20-30%,7个月必须要全额还,还要绑定保险或者理财产品。” 

    汇率的问题则几乎成为所有外贸企业担忧的共性问题。去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达5.1%,让许多外贸企业雪上加霜。由于担心汇率波动,许多企业出口处于两难,一方面担心无单影响生产,一方面担心汇率波动不敢接长单。

    浙江嘉兴市的监测显示,这个市出口企业中,3个月内短期订单比例超过50%的企业比重为60.3%。其中短期订单比例超过75%的企业比重为41.7%,环比都在增加。

    在多种压力下,经销商下单和企业接单都趋于更谨慎,“有单不敢接”情况增多。面对经营成本的快速上升,部分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移成本,但是,广东东莞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21%的企业表示可以通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将部分成本转嫁到客户身上,而且提价的空间仅相当于经营总体成本上升的20%左右。

    内外竞争加剧 外贸行业问题辐射广

 

    从去年开始就逐步下行的外贸出口形势不断恶化,短期内似难以逆转。“严寒”不仅考验着不少外贸企业的生死能力,更将对中国外贸行业甚至整个经济的稳定性构成挑战,并易引发诸多难题。

    贸易磨擦增多 欧美传统市场争夺战加剧

    佛山市是全国陶瓷产品的集散地、外贸的出口基地和品牌企业的集聚地,现在佛山陶瓷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陶瓷出口份额的70%。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说,今年2月份,中国有近二十家陶瓷企业参加了世界第二大陶瓷卫浴展--西班牙瓦伦西亚陶瓷卫浴展,而往年参加这个展会的中国商家有40多家,参展企业减少的重要的原因就是欧盟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去年中国陶瓷产品数额出口欧洲下降30%,今年1月份同比下滑了15%。

    江苏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去年在世界各地销售人造草坪面积1100多万平方米,高居全球之首,公司70%的产品用于出口。公司总经理王强翔说,欧洲的人造草坪市场全球最大,厂家也最为集中,最近欧洲一些竞争对手已提出对中国的草坪生产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企业正考虑如何应对。

    浙江省2011年进出口总额3000多亿美元,增长22%,出口额更是跃居全国第三位。浙江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占81.6%,为全国最高,市场结构也以欧美日等传统市场为主,达51%,这让浙江出口企业更易受到贸易磨擦的影响。

    浙江省商业厅公平贸易局局长张勇说,由于浙江一般贸易占比大,直接与国外发生关联和竞争,所以贸易磨擦案件和涉案额是全国最多的。他说,现在世界经济形势不好,再加上2013年底“特保机制”实施期限到期,以及2016年中国将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国外肯定加紧对中国进行救济调查的强度。

    所以,磨擦肯定越来越密集。磨擦不仅限于欧美传统市场的本土,中国近年来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出口,欧美产品也同时进入,两者之间在异国之间的贸易战也将加剧。例如,中国光伏产品进入印度时遭受双反调查,背后就有一家德国企业的影子,而在美国、欧盟本土对中国实行双反调查的也是这家企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醒,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以及不断爆发的贸易摩擦,提醒中国今年要做好“贸易大战”准备,要应对的不仅是发达国家,也包括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恐重现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浙江博泰塑胶有限公司最早的主业是广告用的灯箱布,产品大量出口印度,后来印度对中国的灯箱布等相关产品提出“反倾销”,浙江博泰等数家企业集体应诉失败,相关产品被迫退出印度市场。企业被迫开发新产品做天花模,全部用于出口。

    “天花模我们生产时在中国算是第一家,但现在天花模国内已有四五家企业在生产,还有一些在上新项目。老产品利润微乎其微,新产品的利润率也在下降。现在只能靠增加产能来维持效益。”公司总经理朱金浩说。

    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要维持原有的利润额保证企业正常发展,许多企业不得不加量生产。“现在首要问题是活着,”浙江一位民营企业老总说,今年企业的出口要增长20%。

    随着传统出口市场的收紧,不少企业一窝蜂闯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的恶性竞争日益明显。蓝卫兵说,以前中国的陶瓷产品出口巴西每平方米均价约6美元,去年近百家企业品牌一窝蜂跑过去,出口量同比增长数倍,价格下降为5美元。

    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很难长久,到头来只能是多败俱伤。他说,巴西目前是中国第一大瓷砖进口国,目前中国陶瓷业已收到巴西的反倾销律师函,而秘鲁、阿根廷等国家已经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

    出口频频受阻,一些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内。广东省伟毅集团有限公司李文凯说,公司的毛衫等针织服装产品往年外销率近100%,从去年开始也做内销,今年计划内销30%,外销70%。

    然而不少专家认为,在中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内需继续增长的空间有限,中国又不可能再进行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因此进出口一定要加强。如果因为出口不畅将矛头转向国内,只是权宜之计。

    浙江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处长郭心亮说,浙江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去年达到62%,浙江所处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加工能力强的性质决定,外贸出口对经济拉动的经济地位不能降低。

    出口可以是一种增量,国家为扩大内需已进行4万亿的投资,不可能每年拿这么多钱刺激消费,国内市场存量稳定,如果出口转内需过多会让国内产品挤压。所以,虽然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外贸保增长、拓市场仍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速产业转移 引发新的“跑路现象”

    东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说,有的东莞企业在越南、印尼和印度等地也有工厂,原来中国本土的企业比东南亚的成本只高一点,但因为中国工人、政府效率高一些,总体仍有成本上升优势,但近几年,国内成本的上涨使这些成本不断丧失,有的企业开始准备将总部转移到东南亚。而外贸形势的恶化,使价格竞争更为激烈,这种转移心态可能更为紧迫。

    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说,当前的外贸困局是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反映的结果,但我们不要看多国外的因素,而应该看到最重要的是国内因素。有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如用电困难,融资难等,有些困难是无法克服的,如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过去30年,世界产业转移使大量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来。但近几年,很多加工制造业有从中国东南沿海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趋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外贸企业的困境使许多企业主萌生退意,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跑路老板”。记者在采访佛山市的陶瓷贸易商刘海威时,他接到一个电话被告知,广东清远市源塘镇一个陶瓷厂的佛山老板“跑路”到加拿大,这个企业高峰时有八组生产线,有三四千名员工。“据说欠了供货商货款和工人工资几亿元,这是新年第一家,但应该不是最后一家。”

    东莞市兴业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廖石文对记者说,东莞市大朗镇的一家针织公司老板年前也跑路了,欠了一亿元,不少小企业也跟着破产。

    中国制造“尚未褪色”

    尽管外贸出口在外需疲软、国内成本高企的双重夹击下持续趋紧,今年年初多地出口继续下滑,但一些企业通过打造“出口航母”提高上下游抗压能力、加强新兴产品研发提早挤入欧美市场等方式,重压之下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批国内外企业主和研究者认为,中国制造经过数十年积累具备了较完善的产业链、劳动力市场及行业信息汇聚点,对企业家和外资投资者具有强大吸引力,但产业集群培育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乏力、竞争环境不够透明,仍然有待政策扶持改善。

    “困难是实实在在的但‘中国制造’还远没有褪色”

    记者在沿海多地走访发现,外需不振引发订单趋弱正在上下游企业间传导,加上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叠加,外贸出口企业普遍表示眼下正经历“史上最严峻时期”。尽管如此,一些外贸企业在压力之下寻求突破,沿海制造业呈现出三大新动向:

    一是新兴行业加快步伐参与国际竞争,抢占行业先机。江苏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翔说,人造草坪成本仅是天然草坪的十分之一,但过去市场和生产都集中在欧美,九十年代以来才开始进入中国,共创从2005年开始做草坪出口,去年销售面积达到全球第一,“新行业要先把市场抢下来,内部加快研发投入,对外有50多名员工专门负责,几年下来打入了70多个国家的市场。”

    总部位于苏州的科沃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雁说,4年前尝试做自主品牌智能服务机器人出口,去年海外销售达到6000万元,今年预计还会翻两番,利润也比过去做传统小家电贴牌高出一倍。

    二是拉伸上下游链条,龙头企业形成“航母效应”提高竞争力。浙江宁波贝发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体制笔厂房,去年5月和安徽滁州共建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规划入驻的100多家企业既有配套产业也有成品制造、物流企业,可辐射山东、江苏。

    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智铭说,“宁波去年划拨了一万平方米场地建设中国文具商品中心,从原来的制笔供应商转变成综合供应商,仅是沃尔玛美国总部去年就下了2000多万美元订单,行业整合效应一下就出来了。”

    苏州市商务局对外贸易处处长顾滨表示,外贸的竞争优势仍然在于产业优势,苏州有2个国家级出口基地和13个省级出口基地,每个基地包括大约十家龙头企业和若干配套企业,去年以来外贸形势严峻,出口下滑,但出口基地增速整体高于平均水平。

    三是传统产业直面国际市场夺回话语权和附加值。山东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华说,过去新华锦一个出厂价60美元的假发产品,到国外批发商手里是200美元,卖给消费者成了1000美元,钱都让老外赚走了,但2009年公司在美国主要市场并购了营销公司,中间环节的差价拿回来了,不像过去总怕世界经济风吹草动,厂子随时会倒下。

    浙江省商务厅外经处处长张曙明说,金融危机以来,外贸企业掀起“并购潮”,占海外并购相当比重的是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带动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际经济形势严峻是很难回避的事实,但拿回中间环节剥取的成本、拿到话语权,出口优势仍然可以延续。

    “厂房能搬走,但产业链、原材料、产业工人搬不走”

    尽管国内制造业已经在发力突围,但外需不振颓势未止的国际环境下,订单转移、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南美甚至回流至欧美地区的消息不绝于耳,外界对中国制造竞争力优势丧失的质疑时有显现。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众多中资、外资企业看来,中国制造的优势仍然明显。

    在日本住友电工位于苏州的电子线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志宏说,住友电工最早的海外制造基地在东南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原本想在中国增资扩产,但考虑到成本较高,直接把投资额转移到了东南亚地区,可是3年下来发现这是个失败的决定,越南工人生产效率低,加上当地政策缺乏稳定性,现在住友电工还是最看重中国市场。”

    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国内企业认同。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国内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厂商浙江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两年来几次考虑外迁,但尽管柬埔寨的工人工资一个月只要80美金,而且国内用地紧张、扩产空间小,但新杰克最终没有在境外设厂。

    国贸总监邱杨友说,“国外的工人生产效率低,而且几乎没有产业配套,有些扣子、配线都要从国内运过去,工期耽误起来没个底。”江苏苏美达集团公司总裁余本礼说,三年前苏美达尝试通过香港人在柬埔寨办厂,国内供应原材料海外代工,但由于工艺、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制约,这种模式根本接不了大订单。

    广东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郑建荣认为,从最新公布的外贸运行数据来看,目前反映出口形势非常困难,但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国内制造业优势仍在,不至于过度悲观。

    全力以赴“保市场”

    外贸企业才能“过冬求存”

    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考验着出口企业的应对能力。业内人士表示,订单走低就需要充分挖掘市场份额,质量不高就需要努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这既是出口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生存下去的法宝,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

    “要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稳定我们的市场份额。”宁波新惠康电器有限公司的陆文彬对记者表示。这位有着10年参展经历的家电贸易商认为,全球市场复苏等复杂因素综合影响下,中国企业必须“捡回当年闯荡国际市场的本事,重新开始‘保市场’。”

    而另外一些企业把目光投向了相对冷门的市场,并且通过直接与市场对接的方式,以求更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信息和消费者习惯,从而开拓新的市场。

    广东欧文莱陶瓷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黄佳才表示,该企业除了像其他企业一样关注“金砖国家”和东南亚市场外,还转向了突尼斯、利比亚、智利等“冷门市场”。如今,这家企业对欧洲与中东、东南亚市场出口额度已基本持平,“新开拓的新兴市场正好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欧洲市场,这让我们有了更大回旋空间。”

    除了在市场份额上做文章,企业还需要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上下工夫。志高空调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来赢得消费者和市场,公司负责中美洲市场的张靖说,企业已完成一款被称为“云空调”的智能空调的研发,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在回家之前通过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远程控制家里的空调器,更为炫丽多变的外观设计也令其赢得了不少海外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系列举措保障外贸攻坚克难。出席广交会的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张夏令说,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将继续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这包括保证出口退税政策稳定、扩大出口信用覆盖面、解决外贸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点培育外贸产业基地、优化外贸市场的空间布局等一系列措施。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2-04-18  【打印此页】  【关闭
  • 咨询热线:0577-61311288     传真:0577-61311278
  • 地址: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     备案号:浙ICP备09025727号
  • © 2016 乐清市电子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