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堡垒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预警> 技术堡垒

美国所谓华为中兴产品“后门”之说的本质是贸易壁垒

    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针对中国通信企业华为和中兴的调查报告,认定华为和中兴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对此,华为作出强硬回应,称该报告充满了传闻,且未能提供明确的信息来证明委员会的担忧是合理的。华为认为,该报告的本质和目的是阻碍中国电信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阻碍竞争。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是遵循市场规则进行运营,美国应该抛开成见,努力促进贸易经济交往。

    那么,华为、中兴的产品是否存在“后门”?是否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的调查是否合理?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

    “这几年,华为作为民营企业一直坚持走纯商业化道路,谋求在美国上市。故意在产品上留‘后门’从事间谍活动,不切实际也不符合华为的发展目标。”方滨兴认为。

    实际上,在网络世界里“后门”现象比比皆是,在美国的通信软件等产品中最为常见。方滨兴指出,微软操作系统的自动更新功能,就是通过“后门”程序来实现的。另外,智能电网中的远程维护,即在后方控制中心对所有电厂的发电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这也是通过“后门”程序来操作的。只不过这些“后门”都是公开的,或告知用户的或是被用户默许的。

    通常只要是连在网络上的设备,包括服务器、路由器等,如果留有“后门”就会有风险。通过“后门”可以将网络设备中的信息自动获取并发送给后台。尽管在技术上通过路由器来危害网络安全是可行的,但留“后门”这种做法总会暴露并且是得不偿失的。

    方滨兴举了几个例子,上世纪末,英特尔公司在奔腾3芯片中附加了标识CPU个体的序列号,结果被发现了。当时,此事令英特尔名誉受损,其他公司的CPU则趁机挤占了市场;国外一家名叫Rixler的公司专门出售微软各款office软件的密码破解程序,分析他们破解密码的方式可以发现office软件也是有后门的。

    “可以看出,‘后门’可被检测出来,而华为公司的技术体质与美国思科公司接近,两者在几年前还为此打过知识产权的官司。如果华为产品存在‘后门’,技术强大的思科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分析出来,但美国方面(包括思科公司在内)迄今为止并没有给出任何证据,这就说明华为的路由器没有‘后门’。而美国方面认为华为对其构成威胁,是怀疑其可以通过软件更新来窃取通信数据,或者在发生冲突时远程关闭设备。这仅仅是一种猜测。”方滨兴告诉记者。

    “华为事件给人的感觉就是贸易战和为总统竞选而推出的政治战,与技术本身关系不大。我们完全可以把‘后门’之说看成是实施贸易壁垒而形成的‘阴谋论’。如果中国也采取同样的手法,思科、惠普、微软等公司所暴露出来的‘后门’,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政府封杀这些公司的理由,但中国政府并没有这样做。因为如果以信息产品有条件设置远程控制为理由进行封杀,那运行在网络环境上的信息系统与设备就无法跨国销售了。”方滨兴认为。

    “华为事件从另一个角度也启发了我们,要关注政府信息安全,应该从审查境外的信息产品入手,因为境外企业不受中国法律制裁,因此必须防患于未然。目前国内虽然有一些测评公司,但这些测评公司只能测评安全产品,网络产品并不能测评。”方滨兴指出,“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相应的国家信息安全审查委员会,对一些在重要部门使用的产品要进行安全方面的评估和测评,以保证中国政府的信息系统不因信息技术产品的引入而受到威胁。”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2-11-29  【打印此页】  【关闭
  • 咨询热线:0577-61311288     传真:0577-61311278
  • 地址: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     备案号:浙ICP备09025727号
  • © 2016 乐清市电子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