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堡垒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预警> 技术堡垒

出口产品第三方认证不要过分迷恋洋机构

       产品出口,需要通过第三方认证,早已是国内大小企业耳熟能详的基本知识。在2009年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称,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7%,在全世界十大经济体当中,仅次于德国。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获得通行证进入国际市场,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必须直面的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完全拜倒在国际知名检测机构的“石榴裙”下。近年来,我国产品出口多次遭遇“绿色壁垒”,恰恰就是因为过于迷信这些所谓的国际知名检测机构。余姚一家企业出口欧盟的一批小夜灯,当时已通过德国一家全球知名检测机构检测,但在出口至欧盟时因检出存在质量问题而被官方通报。宁波检验检疫局的相关资料显示,从去年1月份至今年上半年的一年半时间里,当地企业已获国外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认证却被国外官方通报有质量问题的案例有51起。

        具体的问题出在哪里?就拿这51起案例中的烟雾报警器来说,该类产品频遭通报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灵敏度不够,不能及时报警。此类分段报警器要求在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下及时报警。而企业委托的检验机构却只在一个特定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下进行测试。这显然是检测机构的失误,或者说业务上的不精。

        另外,有的国家早已经对所谓的国际权威检测机构“不感冒”了。以食品为例,每年被美国海关扣留的食品批次中,有25%并非质量不良,而是因为标签不符合“美国食品标签法”的规定而导致被销毁或退货。

        这到底是谁的过错?企业有问题吗?产品是你的,问题肯定有。检测机构有错吗?没有对“有问题”的产品说“NO”,当然也脱不了干系。假如我们的检测机构是精确无误的,那么存在问题的产品不会蒙混过关,我们可以拿回来继续研究、逐步完善,直到符合标准为止。那么也就不会出现产品被进口国查出检测机构没能查出的问题而遭通报的尴尬了。

 

       当然,过多的去刨根问底地追究责任,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关键是想出解决的办法。就笔者看来,国内产品出口,还是应该走走“土洋结合”的路子。因为巨大的市场空间,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纷纷来到我国设立认证公司及办事处机构,这正是我国本土认证机构发展的契机,凭借国际认证机构的人才优势和国际经验,进行新标准体系的研究。这些标准体系不但要符合国际标准而且更需要切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的标准体系被创立出来,而且任何一个认证都不是终身制的,需要定期进行重新评估认证。

      因此,如此广大的市场潜力无限,中外机构应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0-08-20  【打印此页】  【关闭
  • 咨询热线:0577-61311288     传真:0577-61311278
  • 地址: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     备案号:浙ICP备09025727号
  • © 2016 乐清市电子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远网络